商务合作:13552062352 |
您现在的位置是:沙澧网 > 洞察分析 >
侧重社工专业基础知识、相关知识技能以及社工基本态度的培养
2020-08-06 14:34洞察分析 人已围观
简介通专结合,加快社会工作人才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社工人才教育的培育发展机制已经基本建立。由此可见,社会工...
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建立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良性循环
一是丰富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应增强社会工作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人的生命发展过程和各阶段心理特点的认识,要丰富社会工作相关知识领域,扩展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素养,系统掌握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从而增强应对社会需求和突发事件的专业能力,充分发挥社工服务的专业性。要采取知识学习和案例分析的讨论式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堂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人才的教育培养,贯穿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育、社工专业硕士培养以及非全日制社区工作者培训的不同教育阶段,是构建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培养体系。要通过高水平的社会工作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通过专业实习让社工专业学生充分了解社工职业的特点,感受到社工职业的价值,真正愿意从事社工工作;要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支持,得到大众对社会工作的重视和认可,提高社工待遇,从而使更多的社工专业学生愿意从事该项职业。这样,就可能为社区、学校、公益组织输送更多社工专业人才,形成社会需要和社工人才输送的良性循环。
通专结合,加快社会工作人才体系建设
【教育探索】
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工作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许多社会工作者还缺乏心理干预、公共卫生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应对和化解危机事件的能力还显不足,为弱势群体提供心理辅导、情绪调节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帮助的专业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二是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脱节,社会工作教育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有一部分没有输送到社会工作的对口单位。三是中国社会工作还没有得到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认可,社会工作者的待遇还很低,从而导致社工人才的流失。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如何培养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各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成为社会工作教育和培养值得思考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发展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专业性,应建造理论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社工人才教育的培育发展机制已经基本建立。2019年度累计有53.3万人取得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一是建立社工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人才培养体系。对于社工专业本科生,侧重社工专业基础知识、相关知识技能以及社工基本态度的培养,主要培养方向是为社区、学校、公益组织等输入一线社工或从事其他相关行业的通才。对于社工专业硕士来说,更注重加强他们把社工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加强他们社工相关知识技能的培养,包括心理咨询知识技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等的培养,为社会的发展输送真正热爱社工职业的社工专门人才。
商务合作:13552062352 |